<em id="g6ula"><acronym id="g6ula"></acronym></em>
    1. <nav id="g6ula"></nav>

      <tbody id="g6ula"></tbody>
      <th id="g6ula"></th><th id="g6ula"></th>
      <rp id="g6ula"></rp>
      <th id="g6ula"></th>
      <th id="g6ula"></th>
      首頁 > 行業資訊

      電改五周年:售電市場呈現十大特征

      專題網友投稿2020-11-22A+A-

      電改五周年:售電市場呈現十大特征

      吳錚浩 趙曉東 韓放

      (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

      五年來全國電力體制改革向縱深快速推進,售電市場建設是電力市場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新電改首次在我國電力市場中開展售電側改革,引入了充滿活力的售電公司這一市場新興主體,實現雙側市場同時放開,開啟終端能源消費的新模式,引導綜合智慧能源發展。

      經過五年的實踐,售電側市場從初創時的摸索前進到目前的有序發展,期間所積累的經驗、教訓是引導我國電力體制改革“下一個五年”的寶貴財富。

       

       

      一、電改帶來的主要變化

       
       

      過去的五年中,隨著我國電力市場建設不斷深入,電力行業發生了重大的變化,主要表現為:

      (一)市場交易比重不斷擴大。自中發9號文發布至今,各省市有序放開發用電計劃,全國市場化交易電量快速攀升,比重不斷增加,如圖1所示。2019年全國電力市場交易電量已達約2.8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8%,占當年全社會用電量的39%。2019年6月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全面放開經營性電力用戶發用電計劃的通知》(發改運行〔2019〕1105號)的發布,標志了市場化交易規模將會進一步擴大。

      (二)市場交易機制日趨成熟。根據9號文及配套文件的有關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先后出臺了《電力中長期交易基本規則(暫行)》《關于推進電力交易機構獨立規范運行的實施意見》《關于深化電力現貨市場建設試點工作的意見》等文件,全國各?。▍^、市)也編制完成了電力市場交易規則,以準入、退出、結算等為內容的交易機制已基本形成。優先發用電制度、中長期交易、合同電量轉讓、輔助服務交易等市場交易規則和交易品種不斷完善和豐富,電力期貨、輸電權交易和容量市場建設進入研究探索階段。8個電力現貨試點完成試運行,意味著2020年在部分試點區域啟動連續現貨運行已具備可能性,部分具備條件的省份也將總結試點經驗啟動試運行。

      注:2015~2017年數據為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和內蒙古電力公司數據合計,2018~2019數據引自中電聯

      圖1 全國市場化交易電量增長趨勢

      (三)市場化價格機制逐步理順。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基準價+上下浮動”的市場化價格機制啟動,跨省區特高壓線路輸電價格、區域電網輸電價格以及全國各?。▍^、市)輸配電價完成核定并進入第二周期核價。特別是,國家能源局2020年1月22日發布的《電力中長期交易基本規則(暫行)》(征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出,市場化用戶用電價格包括電能量交易價格、輸配電價格、政府性基金及附加、輔助服務費用等,促進市場化用戶公平承擔系統責任。終端用電價格構成明確,如圖2、圖3所示。

      圖2 非市場化電力用戶電價構成

      圖3 市場化電力用戶電價構成

      (四)可再生能源消納水平大幅提升。近年來,通過市場化交易不斷優化供需關系,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持續增長,如圖4所示。2019年5月10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保障機制的通知》(發改能源〔2019〕807號),終端電力用戶,特別是市場化終端電力用戶對自主采購可再生能源的需求進一步提高。

      圖4 2017~2019可再生能源發電量情況

      (五)售電市場蓬勃發展。截至2020年3月13日,全國各電力交易中心公示的售電公司已超過4千家,如圖5所示。當前全國電力市場注冊用戶超過十萬家且多數為大中型電力用戶,售電市場格局已經基本形成。售電市場包括發電主體與售電公司部分電力大用戶直接對接的批發市場以及售電公司與電力大用戶、中小型電力用戶直接對接的零售市場。隨著準入門檻進一步降低或完全取消,大量小型電力用戶進入零售市場,亟需通過售電公司進行負荷集成與統籌組織。

      圖5 全國售電公司公示情況

      (六)市場交易機構規范運作。截至2019年12月31日,我國已建立了北京和廣州兩個跨省區電力交易中心和33個?。▍^、市)交易機構。按照9號文、《關于加強電力中長期交易監管的意見》(國能發監管〔2019〕70號)等系列文件的要求,廣州、湖北、山西、重慶、廣東、廣西、昆明、貴州和海南交易中心按照股份制要求進行組建,北京電力交易中心已于2019年12月31日引入10名投資者完成混合改革,天津、湖南、江蘇、山東、吉林和遼寧交易中心已相繼于北京產權交易所掛牌增資擴股。2020年2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電力交易機構獨立規范運行的實施意見》(發改體改〔2020〕234號),明確提出交易中心應形成權責分明、相互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和靈活高效的經營管理機制,進一步推動交易機構規范運行。

       

       

      二、售電市場建設的體會和認識

       
       

      售電市場主體包括發電企業、售電公司、電網企業和電力用戶。其中,電力用戶和售電公司是首次成為市場主體參與市場交易。在過去的五年中,售電公司、電力用戶從對市場不了解、到成為市場交易的主力軍,通過交易達成市場電價。售電公司促進電力回歸商品屬性,由供需雙方市場定價的改革初心得到了初步實現。

      更加重要的是,由于來自不同行業的市場主體匯集于售電市場交易,產業聯動升級,帶動市場主體跳出各自行業固有的認知局限,創新服務意識,增強自主活力,使得市場建設不斷推陳出新,在實踐中積累了經驗,也提高了認識。

      (一)售電公司是銜接批發市場和零售市場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隨著市場化用戶比重不斷增加,零售市場單體用電量將不斷降低。此類用戶年用電量集中于1000萬千瓦時及以下甚至更低,電力負荷具有隨機性、不確定性、分散性等特點,難以精確開展負荷預測,同時不具備參與批發市場集中交易的能力。此類用戶比較分散,個體數目多,總用電量占全網用電量的1/3甚至更多。

      通過售電公司將此類用戶整合參與批發市場,既可以整合用電負荷特性,改善電力系統的運行環境,同時售電公司的專業性與資金實力也可大幅降低此類用戶參與市場化交易的成本和風險。

      (二)售電公司是提供一站式能源解決方案的綜合能源服務商

      伴隨我國能源體制改革的推進,市場化改革的趨勢已不僅僅局限于電力行業。2019年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這使得油氣業務市場化零售交易的大范圍啟動成為可能。終端用戶的用能訴求往往不局限于電這唯一的品種,還包括熱、冷、氣等多種能源形式。售電公司以電作為契機,自主或與其他油氣企業合作,根據用戶訴求開展市場化的綜合能源服務已成為當前的一大重要趨勢。

      (三)售電公司是政策宣傳的重要途徑

      在過去五年中,大量終端用戶從對電改一無所知到精通電價構成的每一個部分,這都離不開售電公司在業務拓展中的政策普及宣傳。同時,零售電力用戶通過售電公司向政府和交易機構反饋訴求以及對市場建設的意見。售電公司優化用戶用電成本并提高用電的便利性,是改善營商環境的重要力量。

      (四)跨省區交易促進資源更大范圍優化配置

      目前,山東在全國率先開展用戶通過北京交易中心交易平臺進行跨省區交易。在北京交易中心平臺,通過銀東直流、錫盟特高壓以及“扎魯特-青州”特高壓,山東省電力大用戶或售電公司可以通過雙邊協商與集中競價結合的方式,向內蒙古、寧夏、甘肅和山西等省的燃煤機組和可再生能源機組直接采購電力,在全國率先實現了售電公司、用戶作為市場主體,與發電企業進行跨省跨區交易,既為消納富裕電力創造了有利條件,又通過市場交易的形式切實降低了電力終端的用能成本,是組織跨區交易的成功范例。

      (五)高頻次中長期交易提高清潔能源消納水平

      以四川市場為例,其在中長期交易體系下,構建了豐富的交易品種、交易周期以及價格體系,探索以周為最小交易周期,實現了發電側多主體有序競爭的市場格局,通過水電在豐平枯水期報出差異化的中長期價格信號,引導用戶用能習慣的調整以提高清潔能源消納能力,最大限度降低社會綜合能耗水平。

      (六)市場化用戶對系統平衡責任的缺失

      近年來可再生能源技術快速發展,同時輔助以電化學儲能等技術,可再生能源機組功率預測水平和機組靈活性大幅提高。從各區域輔助服務費用占比情況來看,可再生能源機組支付的比例逐步增加,但是,按照我國主要輔助服務市場的規則設計來看,費用的分攤仍然為發電側,電力用戶在享受可再生能源電力的同時并沒有承擔相應的系統平衡成本。

      從國際成熟市場的實踐來看,終端用戶參與承擔輔助服務費用是一種通行的做法,是引導能源清潔化的重要手段。盡快理順輔助服務成本分攤機制,輔助服務成本向終端疏導是推動市場化建設的重要工作。

      (七)售電行業準入門檻較低,市場主體能力參差不齊

      在電力行業中,相較發電企業、電網企業,售電公司具有輕資產的特點,表面看準入門檻較低,但是市場對售電公司專業性要求比較高,同時售電公司的服務水平對社會影響也比較大。目前售電公司出現數量多、規模和能力參差不齊的現象,這是新興領域的普遍現象。經過市場逐步建設成熟,售電公司將會經歷逐步整合、規范、規?;倪^程,其發展路徑是規?;蜆藴驶?。

      (八)面臨電力用戶小型化的挑戰

      伴隨電力市場運行規則的不斷完善,改革初期的用戶規模大、價差高的特點已不復存在,售電企業進入“薄利多銷”的階段。隨著全面放開經營性用電的實施,大量中小型電力用戶將進入市場。該類用戶往往存在開發維護成本過高或難以有效對接的情況,如何有效控制用戶開發和維護成本將成為售電公司工作的難點。

      (九)售電公司針對性統計評價體系亟待建立

      相較于其他的市場主體,售電公司作為一種新生主體,主要以代理用戶參與市場化為主要業務形式,大部分售電公司為輕資產公司或主要資產為現金存款,傳統信用評價難以適用于大多數的售電公司。同時,售電公司作為重要的批發市場參與主體,仍未有正式的評價體系以評判其交易專業性。這些問題都造成了用戶難以通過量化指標選擇售電公司,造成了目前售電公司良莠不齊的局面。

      (十)增值服務政策不確定性較高

      售電公司往往希望通過布局資產或提供一系列的增值服務以提高競爭力,增強用戶粘性。近年來,綜合能源項目的布局往往是售電公司的主推方向。但是,從實際執行來說,受到政策不確定性的影響,相當一部分項目風險較高。

      2020年是“十三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的孕育之年。作為市場主體,我們一同回顧電改五周年,不僅僅是因為改革帶來了紅利,降低了社會用電成本,更因為改革引發了我們對電力商品屬性的思考,對電力價格形成機制的探索,對降低社會綜合用能成本的實踐。電改成績斐然,困難也不容忽視,這都離不開來自中央政府的頂層政策設計,也離不開所有市場主體的共同努力。

      電改五周年,有取得成績的喜悅,有收獲經驗的欣喜,也有對未來無限的期待。五周年僅僅是一個開始。作為市場的參與者和建設者,通過不斷的研討與實踐,我們將與充滿生機的中國電力市場共同成長、發展。

      原文首發于《電力決策與輿情參考》2020年4月24日第16、17期

      END

       
       

       

      審核:齊正平

      編輯:李丹丹

       

      本信息由中電能源情報研究中心運營,致力于傳播能源資訊、分享能源觀點,發布《電力決策與輿情參考》《能源情報研究》精華內容,歡迎關注!

      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

      能化大數據平臺 ©2010-2022 All Rights Reserved.  
      滬ICP備14007155號-3 網站地圖 化工熱詞舊版本
      關于我們| 會員說明| 廣告合作| 聯系我們| 免責聲明| 投稿須知|

      能源化工大數據平臺-煤化工網二維碼
      在線客服
      服務郵箱

      服務郵箱

      cnmhg168@163.com

      微信咨詢
      微信
      返回頂部
      X我的網站名稱

      截屏,微信識別二維碼

      微信號:anquanhun

      (點擊微信號復制,添加好友)

        打開微信

      微信號已復制,請打開微信添加咨詢詳情!
      国产精品视频一区国模私拍

        <em id="g6ula"><acronym id="g6ula"></acronym></em>
        1. <nav id="g6ula"></nav>

          <tbody id="g6ula"></tbody>
          <th id="g6ula"></th><th id="g6ula"></th>
          <rp id="g6ula"></rp>
          <th id="g6ula"></th>
          <th id="g6ula"></th>